親愛的Emily:
媽媽週末參加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婚禮(男女兩方我和爸爸都認識),除了見證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但讓媽媽最感動的是婚禮中一幕幕男女雙方家人的相互有禮與尊重。這樣的情景在目前社會常見的婚禮現場非常少見,更讓我格外地感動。
當男方爸爸(「公公」角色)在講台上講了一段對小倆口結連理的祝福,他說道:我們都很高興兒子有這個福氣認識到這麼好的人,讓家中有這個福氣能增加了一個很好的家人,也請岳家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對待她(「媳婦」角色)。(演說過程中,男方爸爸一直都很高興,但是太緊張了,除了忘了關手機、還頻頻忘稿,讓現場笑聲連連)
接著,女方父親(「岳父」角色)也上台說了一段祝福,他提到:很高興女兒有這個福分,找到對她很好的人來攜手一生,我雖然很不捨她的成長與離開,但更高興她在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女方是獨生女),有了能相知相惜的人可以相伴一生。XX真的非常好讓我們沒話說,我們很高興女兒能得到幸福,但是我還是要說XX有三個缺點讓我很不服氣:就是長得比我高、比我帥、對我女兒比對我們好。當然,女方爸爸的幽默感馬上讓現場響起一片掌聲與笑聲,但也充份地感受他們對於唯一女兒結婚後的祝福與不捨情感。
接著整個婚禮充滿了小倆口充滿幽默感與用心的求婚影片及甜蜜回憶影片(婚禮高潮之處,還包括新郎對新娘用心說出六個有趣的「愛妻法則」、與小倆口兩人在充滿以往交往回憶的投影相片中,甜蜜對唱《小夫妻》的可愛歌曲等),讓我們現場許多參與婚禮的女性真的是感動與羨慕萬分,因為不是感動於那些儀式是否老套,而是更感動於那些不落俗套、但卻用心非凡而屬於小倆口決定緣定終生的過程。
媽媽我看得非常感動、甚至留下感動與祝福的眼淚,我相信參加婚禮的人與我有一樣的感受吧!謝謝他們兩人的幸福可以讓參與這場婚禮的我深深感動,其中,我最感動的是:兩方家人在婚禮過程中不斷表達出的互相尊重、與對新家人(及其家人們)的接納與包容。
也許有人會說風涼話,說這樣的互相尊重只是婚禮上的表面型式,而且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實際如何相處,但是我要說:起碼他們從兩家籌備婚禮的點滴過程到現在的婚禮,兩家都肯用這樣的互相尊重並以子女幸福為主的互動方式來進行,這就是起碼的應有尊重態度、且對三個家庭(男女兩方的原生家庭、還有小倆口的新家庭)來說都是好的開始。
媽媽我看了很感動,特別自己也歷經婚禮並有一個女兒,我跟你的爸爸心裡都在想:我們以後也要這樣嫁女兒(當然,如果你有遇見對你很好與很尊重的伴侶、且兩人願意走入婚姻的前提下),不是羨慕類似的婚禮排場,而是一樣的互相尊重且以子女幸福為重的祝福方式。
因為,我能體會:其實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寶貝,男孩或女孩都一樣。如果到了我嫁女兒的那一天,看到男方與他的家人能對我心愛的女兒疼愛與尊重,同時,也很尊重我們把心愛女兒交付出去的不捨及尊重女方的家人,雖然萬方不捨與難過,但如果女兒能得到幸福與男方家人的尊重相待,我還是會留著祝福的眼淚把你的手交給未來你的先生,然後由衷地祝福你們永遠恩愛幸福。
我想見證當晚令人動容的婚禮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女人,應該都心有戚戚焉吧!這樣的婚禮令人感動,因為心愛女兒的出嫁,並不只是被當作嫁妝籌碼的運作、更不是「潑出去的水」,永遠都還是家人,只是多了更多新家人。這與中國傳統漢人社會中將女性僅當作夫家生兒育女及相夫教子的工具的態度是很不同的,這樣對媳婦的刻板印象與對應態度,使得「媳婦永遠是外人,只會搶走兒子、還有造成家庭的破壞」,「兒子都被媳婦帶壞」、「壞媳婦不肯做家事、不肯奉養公婆和服侍伯叔姑嫂,非常不孝」、「媳婦就是來破壞家庭的壞人與外人,只想分家產後吵著分家」等等各種版本的「壞媳婦」故事流傳。
親愛的Emily,媽媽要告訴你:
這樣的「傳統」其實是建基在奴役女性作為家務免費服務者,並透過拒絕或限制教育權或工作權,來進行體制內的持續性壓迫。所以「女人生來是服務男人而存在,有想法或有自己人生規劃的女人或媳婦總是壞人、是來破壞家庭和諧的始作俑者」等這些荒謬的性別偏頗框架,更變本加厲地去打擊這些不肯再屈從體制壓迫的女人,甚至對於因為獲得教育權或工作權等基本權益的女性,不肯繼續屈從對自己或其他女性(尤其是女兒)的壓迫,而進行污名化的新型態「女巫獵殺運動」。
在大規模社會變遷的影響下,女性就像其他以往被既得利益者控制體制進行壓迫已久的受害者一樣,烏雲並不能永遠遮閉著充滿陽光與彩虹的天空,「既得利益者」(特別是傳統社會裡認定女性是次等生物並用來服務及順服男性的沙豬男性)的陰謀終究無法永遠遮閉真相。愈來愈多的女性在爭取受教權與工作權的過程中,才開始學習如何「尊重自己」。
原因無他,因為她們除了是「女兒」、「太太」的角色之外,有機會更是一個「母親」。就像美國建國兩百年多年來,當初因為被殖民暴力與泯滅人性的貪婪惡性壓迫的黑奴與少數族群(包括原住民、新移民、甚至階級不平等結構下的窮人等)一樣,沒有人願意自己悲慘被壓迫或被剝削傷害的一生經歷,再重複發生在自己心愛的孩子身上,沒有深受這種對女性歧視與壓迫的結構性暴力之後,身為一個女性(特別是一個母親)願意再眼睜睜看著女兒走入一樣的惡意剝削與傷害的歷程。
但是,這樣女性追求自主與尊重的歷程卻也仍不斷遭受傷害與打壓,其中,傷害最大的並不是來自「既得利益者(沙豬心態的男性)」的迫害或攻擊,而是仍服從於不平等體制或從不平等體制中牟利的部份女性的「反挫」勢力。
「既得利益者(沙豬心態的男性)」終究找到了打擊女性追求自主與尊重的最好方法:讓女性互相攻擊並自我傷害,而且這樣的過程更能作為既得利益者拿來攻擊那些追求女性基本權益者的最好武器。因為,這些「反挫」勢力中的女性,不是證明自己在沙豬男性壓迫女性的結構裡還不是活得好好的,而且還不是得到了許多好處。所以,是那些爭取女性權益者無端生事,不但破壞了原本的「和諧」氣氛,而且就算爭取到女性權益,難道會比現在生活更好或有更優渥的待遇嗎?
就算在現在號稱「逐漸民主中」的現代台灣社會裡,這些反挫勢力依然充斥在我們的周圍,並且在特定媒體的特定報導角度中不斷被合理化並擴大。所以有些把女性物化、或鼓勵女性如何透過操縱男性來獲得金權與權力的古老價值觀,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又陰險地復僻了、而且更理直氣壯與合理化了!
所以,「女性要性感暴乳或取悅男性的能力要強(包括持家技巧、社交技巧、撒嬌技巧、甚至性愛技巧等),才能留住男人的心」、「進醫學院或醫院,要記得想辦法努力釣一個醫師當上醫師娘來享榮華富貴」、「要想辦法釣小開或金龜婿,想辦法當上豪門貴婦來終生不愁吃穿」、「要想盡辦法生兒子來確保豪門或家族中的地位,生女兒沒用都是賠錢貨」、「因為要生兒子,所以老婆生不出來就沒用,所以因此外遇或有二奶或會生兒子的二房都是應該的」、「女生不要念太多書、以免嫁不出去且公婆會嫌棄不喜歡」、「女生唸那麼多書要幹嗎?最後還不是都要在家給男人養、生小孩與帶孩子或侍奉公婆」、「女生就是不要念太多書,以免意見太多、到時候管不動,而且還會頂嘴,她真可惡!」、「深陷愛情的女生可以忍受男友劈腿或三人行,因為她不能沒有他,所以要為愛情犧牲,愛情真偉大!」、「女人就是不要太有意見或想法,難怪她的先生受不了會外遇,她活該!」等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又再度出現,再度被合理化並用來評斷或規範女性及她的生活安排。
親愛的Emily,對於以上的這些話題思考,媽媽我本來也以為這些離我的世界很遙遠、或那是別人家的事、或從媒體得到類似「那是偏激女性主義者的泛泛論談或偏見」等似是而非的訊息。但是自從進入婚姻、還有生了女兒之後,加上周圍也有許多女性友人歷經婚姻與養兒育女(特別是生女兒),我們都發現傳統對女性不友善或接近強迫式的壓迫想法或行為,藉著過度或錯誤詮釋傳統漢人的婚姻與家族形式來繼續借屍還魂。
但是我們除了是「太太、媽媽、媳婦」 ,也是別人家心愛的女兒,更因為我們也有心愛的孩子(特別是女兒),我們也心疼或擔心這些對女性有意或無意進行壓迫或傷害的結構暴力,除了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更會繼續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所以,雖然逐漸自覺的歷程很辛苦或很痛苦,但是媽媽我也逐漸發現自己與周圍的女性友人們都是「女為母則強」,除了與丈夫相互攜手養兒育女之外,我們更需要互相鼓勵與支持,一切都為了我們的孩子—就像可愛的你一樣,為了給他/她們(特別是「她」)更好的成長環境與未來,我們需要更有勇氣與毅力來爭取合理的權益,因為只有繼續努力,惡意的傷害才會停止,我們的孩子才有機會比我們過得更好與更幸福!
親愛的Emily,為了你與更多像你一樣是爸爸媽媽心中最心愛的可愛小孩,媽媽希望:『男人們,請與我們一起努力,也謝謝你們願意為自己與家人們改變與努力!女人們,請讓我們繼續加油爭取合理的權益,為了愛自己、更為了上一代的母親與下一代的孩子,請讓我們繼續互相支持與打氣!』
最後,希望祝福我可愛的女兒Emily,爸爸媽媽一定會為了你繼續努力,希望你未來能在我們的滿滿祝福下,讓我們懷著不捨又祝福的幸福眼淚,把你的手交給能與你相知相惜且相互尊重的另一半(當然,這一切一定要是你有遇見對你很好與很尊重的伴侶、且兩人願意走入婚姻的前提下),希望你與另一半能在雙方家長的善意祝福下,擁有美好與更公平幸福的人生!
永遠深愛你的媽媽 筆
寫得真好,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