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會是梅莉安最後的抉擇!偶然或是巧合?
導演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用了一個故事,三種角度(梅莉安/馬克/觀眾),用一個女人追求愛情與自我的過程巧妙地說明了何謂<偶然與巧合>(Chances or Coincidence)。
一開場便是一個震撼:「越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經歷。」
電影開始是探索頻道以法語播放北極熊如何闖入人類家園並破壞的紀錄片,接著鏡頭又突然轉到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實驗劇場,劇場內播映著由DV影像與默劇演員巧妙結合的新式表演,這是在大學裡教授未來學的展望學教授馬克的另一面生活,新式戲劇創作。馬克的女友正坐在台下拿著他的DV幫忙記錄著每場表演,但是一個不小心,機器滑落,壞了。她懊惱著看這壞掉的機器,想著沒有錄完的表演,還有需要送修的錄影機。
鏡頭轉到義大利的舞蹈劇場,梅莉安在優美的旋律中跳著<死亡之舞>,突然在意外中,完成舞蹈中最後一景:輕盈地跳下、然後懸吊垂死,每一個動作都讓死亡顯得平靜而優美。接著鏡頭又轉向義大利威尼斯著名的橋邊,岸邊的畫家畫著面前坐在船中愉快的母子。原來那對母子是梅莉安帶著她的兒子,她們一同重遊這個與前夫曾經留下回憶的地方,前夫跟她在這因為合作舞蹈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而相愛,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像莎翁筆下的戀人,在威尼斯的每一個角落留下激情的痕跡,但是有一天當懷孕的梅莉安發現舞蹈教室中正親吻著其他女人的丈夫,她決定離去,不再相信愛情但把愛好好地全部給她的孩子……
下船後,她走過去跟畫家要求買下這幅有著她們身影的畫作,之後他們開始了一段討論人生與真假意義的對話。這是梅莉安與偽造畫作的藝術仲介商皮耶的第一次邂逅,皮耶對米莉安說人生有四大樂趣。一、吃喝;二、睡覺,失去意識,是生活中最愜意的事;三是遊戲,一切偶然與巧合的遊戲;四是遊戲中的遊戲,偶然中的偶然、巧合中的巧合。他風趣、幽默,把梅莉安母子畫進偽造畫家蘇汀的畫作裡,兩人也在威尼斯相遇後譜出戀曲,這也是梅莉安第一次因為愛情感到自在地愉快。(後來這幅偽造的蘇汀畫作”母子”高價地賣給紐約一間叫做”蘇汀”酒吧的老闆)
接下來鏡頭紀錄著梅莉安母子與皮耶愉快幸福的生活,梅莉安聽著皮耶訴說著土耳其家鄉的駱駝、生活的有趣哲學,還有聽皮耶彈著超有趣的爵士鋼琴,皮耶對梅莉安母子宣佈特別的生日禮物-去加拿大極圈看北極熊、去魁北克看曲棍球明星、去土耳其皮耶家鄉看駱駝、去夏威夷阿卡阿巴看高空跳水,他們開心且愉快地慶祝,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停留在梅莉安紀錄他們生活的DV影像中。
接下來,劇情急轉直下,就在兩人正展開幸福的度假旅行之際,皮耶和小孩卻雙雙掉落所駕駛的帆船,梅莉安突然頓失親人,隨後展開一個人的流浪之旅,帶著錄影機,去拍原本三人要一塊兒去的那些地方。她去加拿大拍攝北極熊,去魁北克拍攝曲棍球明星,但是在魁北克的機場,紀錄著她最重要親人生活點點滴滴的DV錄影機卻被偷了……
鏡頭拉回魁北克大學,展望學教授馬克正在課堂中與學生討論偶然與巧合的可能性,他用未來學的邏輯說明了巧合的可能性,同時,理智地分析並否定了巧合的發生可能,他認為人生是可以透過計算風險而規畫出未來,他強調人應該及早替未來的「注定」做準備。他拿著壞掉的DV攝影積到電器行去問修理的費用,離開店門時,有人對他兜售贓物,這是梅莉安被偷走的攝影機。看到裡面的影像,他買下了這台錄影機,他開始不停地播放著裡面的影片,全部都是梅莉安母子與皮耶生活的點點滴滴,馬克開始著迷於影像後到底是怎樣的故事,甚至這種好奇心下的著迷動搖了原有的平穩生活,他決心去找尋梅莉安,因為他相信這個悲傷的女人在完成追尋之旅後,會走向自殺去陪伴她失去的家人們。
於是,鏡頭開始跟著馬克到各地去追尋梅莉安,馬克回到購買贓物的地點,強迫小偷們將梅莉安遺失的護照交出,他並因此到了義大利卡拉拉採石場的梅莉安老家。在梅莉安的家裏,馬克看著梅莉安的爸爸與哥哥放著梅莉安年輕時舞蹈表演的錄影帶,聽著他們驕傲地說著他們摯愛的梅莉安多麼出色,但是卻也因為結婚懷孕而先退出了自己引以為豪的舞蹈表演生活。他們說:梅莉安小時候在採石場看著當地土耳其工人跳著宗教儀式中的旋轉舞(sema)而愛上舞蹈,但她總是這樣的,悲傷時她靜靜地療傷,在復原後,她總是會回到家跟家人相聚,所以不用太擔心。
馬克跟他們道別後,跟著錄影帶中地點前往加拿大北部拍攝北極熊的地方,他聽著導覽人員說有個女人如何地不要命要近距離拍攝北極熊,最後還要他們在鏡頭前跟孩子說北極熊救人的故事。他跟隨著梅莉安的腳步到了魁北克的曲棍球球場,他問了影帶中出現的曲棍球明星,曲棍球明星說有個女人非常地奇怪,她不肯脫下身上的男裝(其實是皮耶的衣物),甚至在他們發生關係的那晚。接著,馬克隨著影帶又到了夏威夷阿卡阿巴的高空跳水,他突然看到正在往下跳的梅莉安,他大聲地向眾人呼救,說正在跳水中的女子其實是要自殺,大家這時才連忙將漂浮在水上的梅莉安救起並送往醫院。事後,馬克前往梅莉安的醫院去探望她,但他到達後只見護士轉交他一卷錄影帶,影帶中的梅莉安說他是魔鬼,不要在追尋她了~
後來鏡頭隨著梅莉安到土耳其,她到了皮耶的家鄉拜訪了他的親人,也用錄影機紀錄了皮耶口中的駱駝,她在開往伊斯坦堡的火車上,想到已經完成的與家人承諾的追尋之旅,她想跳出去自殺,突然,皮耶與梅莉安之前的對話回到了她的腦中,關於死亡,皮耶這麼說:「死亡是人類的摯友,人生最大的謊言。」皮耶認為死亡本來就是偶然與巧合的遊戲,唯獨例外的是「自殺是作弊」。當下,想到這些話,梅莉安落淚了,因為她已經無法自殺了~
鏡頭回到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未來學講堂,馬克跟學生分享了他先前追尋梅莉安之旅的故事,他跟學生說:本來他只相信理性的預測而沒有偶然與巧合,但是這次追尋之旅讓他瞭解到,這麼多隨機的事件好像不能只是說純粹是機率問題,因為這些追尋過程讓他無法不能不相信什麼是機遇下的命運安排。接著,馬克問學生:在這最後一堂課,大家聽完了這個追尋的故事,他們覺得梅莉安最後是否會自殺呢?有學生回答:她覺得梅莉安是無法自殺的,因為真正追尋死亡的人,在追尋過程中因為不怕死而毫無恐懼地去追求和實踐自我,在這過程中反而已經超越了死亡,她已經沒有什麼好怕的,包括死亡她只會在經歷這一切的一切後,更懂得好好生活,因為她已經沒有任何懼怕了。
影片回到梅莉安的身上,她在紐約的街頭忘情地旋轉跳舞起來,她的表情面露著許見不見終影的愉快神情。她到了紐約,她去了當初購買皮耶模仿蘇汀偽畫的酒吧,她看著店裡這福紀念著他們美好時光的畫作,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後來,她在這間”蘇汀”酒吧裡教著舞者跳舞,回到了她睽別已久又最喜歡的舞蹈,她又重新找回了生命重心-「自己」。
電影又轉到梅莉安回到義大利卡拉拉家鄉,在家人歡迎下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他們還告訴她,看到影像的馬克因為怕她自殺而開始的尋找之旅故事)
電影拉回加拿大魁北克,馬克在回家的路上檢到了一卷影帶,影帶內的梅莉安跟他道謝,還說她在附近的小路等他,如果她在這一連串事件後還想要見她的話。接著,鏡頭轉向走向梅莉安的馬克,還有因為有點恐懼接觸人而想要逃離的梅莉安(她坐在車子裡差點要離開)。
最後,影片跳回一開始的實驗劇場,只見馬克表演著由DV影像與默劇演員巧妙結合的新式表演,這次的劇情稍微有點不一樣了,劇情不斷演著各式各樣的愛情,還有機遇下的偶然與巧合,突然,鏡頭轉到觀眾席中的一張面孔,是憂鬱的臉龐終於開始露出笑容的梅莉安。然後,鏡頭靜靜地從她的臉龐縮小到她的眼睛,看著這對憂鬱許久的雙眼終於在這最後留下了愉快的眼淚,電影結束了。
這部<偶然與巧合>是影響我這生最大的電影,從2000年它上映到今天,我看了起碼20多遍以上,甚至我在大學畢業後的那年暑假,在為期32天的土耳其自助旅行過程中,還尋著梅莉安與電影的足跡,去踏遍電影中曾經提過的景點~而且我發現電影社出身的自己,這輩子用自己的人生體驗持續不斷地來寫這部電影的影評。
什麼原因讓我反覆不斷地觀賞呢?我想我的人生經驗彷彿就像電影訴說的幾個主題般地不斷替出現在我的生活當中。
高中曲折的生活,家裏遭遇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我的人生從16歲的夏天開始與周邊的人不太一樣,我曾經因為這些巨大的挫折而心生怨念,我非常地憤怒為甚麼我與同年齡的人不一樣,我因為家裏遭遇的很大挫折,高中三年的生活完全變了調,無論是心理還是生活。
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當初沒有因為家人的堅持而去台北市唸了松山高中(因為距離可能需要住校),而不是待在家裡對面的縣立高中,那麼高一時家裡遭逢巨變時的我,生活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那時家中巨變的每個日子,我回家無法唸書,因為會有很多爭執讓我下課後的生活一團混亂,但是當時念數理實驗班的我,每天得面對以成績來界定人價值的標準,
每晚無法唸書的我考試愈考愈差,我的生活完全陷在一團看不見未來與希望的迷霧中,我不知道生活的意義究竟在哪?因為我覺得努力過完每一天對我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何論去想明天?後來,我個人也因為過大的壓力決定要自暴自棄,因為無望感是我每天生活的最真寫照。
但是諷刺卻也幸運的是,當我決定要自暴自棄不唸書時,因為身處當時毫無發展的三峽,如果要自暴自棄只有兩個地方:泡沫紅茶店和書店,前者因為我沒有錢所以被排出選項,後者因為無法待太久所以改去鎮立圖書館墮落,因為我要墮落與逃避我當時的痛苦,所以我不斷地看各類的書籍,和聽當時開台的台北愛樂(因為講話最少的電台),我想想當時平均一週有看十多本的紀錄,而音樂與書籍變成了我高中三年內逃避巨變與成績變差老師歧視的最重要的精神寄託。我還記得那時我小小的願望就是要成為獸醫,因為我曾經抱著被車撞瀕臨死亡的狗而無所事從,我記得那種沒有能力但卻又感覺到生命因為自己的無能力而逐漸流失下的無力感,我很恨自己沒有錢與能力去幫助這類的事情,最令人難過的是,當下我發現自己連埋葬的能力也沒有,真令人沮喪。
後來也很感謝這樣的經歷,我在那三年無論多麼沮喪或困難,我都跟自己說,為了這個具有助人能力的理想,無論如何,我一定要撐著好好活下去。那段黑暗且無助與無望感的日子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個性與未來的人生觀,我還記得自己常跟自己說,因為不知道會活多久或是不知道哪天會突然死亡,但是這樣的環境讓我很不甘心,我還有很多理想想去完成,那麼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把握,作多少算多少,因為我知道千萬要努力不要留下一絲遺憾。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感覺跟著我到大學去發展我的新生活。
剛到高雄前的我,非常沒有自信,而且有強烈的自卑感,我還記得自己連去便利商店買東西都不敢抬頭看店員,因為覺得自己很差勁而且什麼都沒有。去高雄唸書前的那個暑假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去補習班打工,在那我學到的工作經驗改變我人生的重要觀點:愈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的事情愈要去作,因為一開始不懂所以沒有自信,但是勤能補拙,多作幾次熟了就可以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然後隨著這些經驗的累積,因為有了扎實的能力而終究會累積自信。
我記得自己那個暑假非常地努力工讀,因為要存去高雄唸書的生活費,每天早上五點半我就起床準備出門去台北市打工,到了下午結束工讀又得趕回來家教兩個學生,
每天回到家都已經晚上十點多了,而且那時為了體恤辛苦工作與持家的媽媽,我每天都堅持自己騎腳踏車去工作,每天花40分鐘從三峽騎車到鶯歌再搭40分鐘電車去台北市工作,然後在騎腳踏車去家教,每天來回一趟直到暑假過完。
到了高雄,對經濟與未來憂患意識強烈的我,用打工的錢買了台機車,在學業與社團活動之餘,我還是勤奮去家教打工,我想我大概是那時社團朋友當中唯一四年打工不間斷的人吧!這後來也成為我自信的來源:因為我無論出遊或是社團所需經費,都是我個人靠自己打工所得,這些經驗也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磨練與自信,我想這是我為何談論人文議題卻又非常重視實際的原因吧!因為有求生存的切身感覺啊!
研究所時,我更自己打工供給學費與生活費,我記得我在清大三年左右的生活也是很恐怖,我不斷打工甚至比大學時更兇,因為學費和生活費還要自己出!
我還記得有兩年在林口長庚擔任兼任助理和在台大擔任工讀生的生活,我為了不讓媽媽在晚上還要騎車出來接送我回家,所以我都堅持自己騎機車往返新竹到台北,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快三年,無論刮風下雨還是豔陽寒冬,我記得自己騎著機車奔馳在新埔的山路上有幾次差點出了意外,一次是因為雨下的太大視線不清楚,我差點騎到洪水暴漲的山溝裡,還有一次大霧瀰漫下迷了路,我在寒冷細雨的晚上,迷路到埔心的山上,然後再慢慢問路回三峽,我記得那次實在是太冷了,等我騎車到家時,我全身都已經凍成紫色,後來泡了快要30分鐘的熱水才恢復正常氣色。
我想自己真的一直都是苦幹實幹且吃苦出身的人~這些經驗與挫折在過程中都讓我無法理解為何是自己來承受這麼多苦難,我甚至怨恨上天為何是我要遭遇這麼多磨難呢?所以,我反覆看著這部電影<偶然與巧合>,我想這些究竟是要告訴我什麼呢?大學時代太過年輕的自己實在很難理性地去理解何謂「越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經歷。」直到大學畢業前的某一天,我發現自己有些優點(原來自卑的我都認為自己沒有優點只有一堆缺點)是別人很難擁有的:我覺得自己的挫折比同齡的人多很多,所以我抗壓性、軔性與同理心比較強,這些後來也幫助我成長很多。
到這時,我想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學生經歷還是感情生活,其實一切如同電影末的表述:因為去承擔苦難後,終於了解機遇在偶然與巧合中舖成了特殊的命運與價值觀,然後會驚訝於這種巧合而開始感謝上天與命運的安排,還有週邊相關的人事物。
我想如果自己當初在高中家中逢巨變前真的去念台北市的高中,現在的生活可能會很不一樣了,或許台北的生活誘惑較多,如果那時我真的要墮落,應該就不只是大量閱讀和音樂了(後來幫助我閱讀很快速和音樂知識豐富呢)~我也許會因此走向不同的人生,而也沒有機會決心離開台北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用自己的雙手重新給自己人生意義與希望!
<偶然與巧合>這部電影影響我非常的深,甚至成為我對自己人生關的寫照,更幫助我在遭遇困難、情緒不穩定或迷失人生方向時,重新觀看自己的重要精神糧食!年輕時,我屢次想書寫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與感受,但是卻一直無法下筆,大概是因為血氣方剛,思慮不夠有層次,所以獨有衝動、感受,但卻無法冷靜反省自己!
現在,我想自己已經不需要在觀看這部電影了,因為已經看了太多次,而且每次人生遭遇困楚時我都會拿出來看一遍,這部電影已經活在我的心中了。
最近自己需要好好重新思考一些自我追尋的重要議題,所以我重拾記憶中塵封已久的電影,希望它能幫助像每一次遇到生命難題或是需要冷靜思考的我好好沈澱冷靜,
然後像以往一樣,再慢慢渡過難關、然後更成熟穩定來漸入佳境呢~
再度由衷地祝福我自己呢~
JOLIE,認真看完你的網誌後,有很多很多的感動,你的婚紗真的拍的好棒好棒!很懊惱自己籌備的時間是如此的倉卒,沒辦法像妳這樣細細的品嘗準備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美好,未來的人生很長,像你這麼認真過生活的人,一定會一直幸福的!祝福你~12/29週六晚上記得和老公一起來參加我的單身派對啊!PS好好照顧肚子裡的寶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