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電影,電影中的愛情!

Once in your lifetime, someone comes along…
whom you’re absolutely meant to be with.
Everything feels great, stars are aligned
body and spirit are in balance.

-出自電影《美國情緣》(Serendipity)

【適合?】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是查理考夫曼的電影,片中透過忘情診所中來往的男男女女來討論追求與檢查感情中無瑕的永恆性。

電影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將無暇且純粹的追求投射在愛情裡,在愛情中,總是將這樣的幻想或是理想放在對方身上,所以愛情帶給戀人喜悅,但也給人無法承受的輕與重…

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因為愛情逐漸稀釋在小吵不斷的生活瑣碎事情當中,他們想透過忘情診所來消彌愛情中帶來的不愉快與失望,想保留自己對愛情追尋與堅持的純粹。但是究竟什麼是真正無暇的純粹呢?是愛情的結果?還是學著在經營愛情過程中的包容呢?

電影中男主角想要透過忘情診所來忘卻愛情中的失望,但卻在屬於兩人愛情記憶的消失過程中,驚覺這些起伏與過程中的溝通與包容,或許才是追求愛情的最終真諦,當用盡各種方法想要去忘卻一個曾經深愛的人時,發現原來兩人在建立許多共同美好回憶點點滴滴的過程中,對方永遠都是自己會愛上且珍惜的人。

原來適合自己的另一人,無論是經歷多久或多少風波,永遠都會不斷地繼續愛上對方,因為沒有人比對方更了解與包容自己了。最重要的是,雙方總是不斷在愛情中學會溝通與包容,然後在這些波折與成長中不斷地重新愛上對方,這種對於愛情的追求、理解與珍惜,在片中的結局回應到主題-「無瑕的心有著永恆的陽光」。

愛情也是電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the being) 中不斷反覆出現的議題。這部電影改編自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the being),在片中,女主角泰瑞莎天真的追求著愛情給予的輕盈,但是輕盈真的就是純粹的幸福嗎?

在不斷地經歷情人在情感上的承諾與背叛,加上國家動亂(蘇俄共產黨就像男主角一樣,不斷地跟捷克這個國家承諾愛情般美好的未來,但是往往卻又在滿心的期待中遭遇到無情的屢次背叛),泰瑞莎在惡夢中不斷地溫習著被背判下的錐心之痛,但卻也因為兩人在情感與生活的無法分離而持續地感到傷痛。

昆德拉巧妙地以愛情雙關比喻愛情中被背叛的愛恨交織情緒和國族被侵略之痛,這種痛楚是種重,但是昆德拉也不斷地提到並反覆詢問:可「重」真的是殘酷?而「輕」真的是美麗?昆得拉說:『愛情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渴望的卻是承受男性肉體的重擔。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那麼,我們該選擇哪一個呢?重,還是輕?』

電影與小說詮釋這樣的主題重心不同,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偏向以愛情,而小說則著重討論愛情、媚俗與欺騙等主題均重。泰瑞莎在這些背叛與承諾中不斷地成長,最後,她選擇了追求自我,不論在對於愛情的真誠與發展自我理想實踐(成為一個成功的攝影家)。

泰瑞莎在愛情追求與實踐過程中,遵循著對自己的尊重與堅持,找回了情人對自己的尊重與深愛,而在結尾中,兩人幸福地依賴與尊重著對方,在一次意外車禍中,攜手從開始相愛的每一天走向永恆。

I've been searching a long time.
For someone exactly like you.
I've been traveling all around the world.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through.
Someone like you.
Makes it all worthwhile.
Someone like you.
Keeps me satisfied.
Someone exactly like you.
I've been doing some soul searching.
To find out where you're at.
I've been up and down the highway.
In all kinds of foreign lands.
I've been all around the world.
Marching to the beat of a different drum.
But just lately I have realized.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出自電影《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airy)

【追尋?】

我喜歡勇敢追求愛情的人,特別是勇敢堅持且忠於自我實踐的女生,因為我就是這樣子的人。

在電影《千年女優》(日本動畫)、《神隱少女》(宮崎駿動畫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宮崎駿動畫電影)、《未婚妻的漫長等待》(a very long engagement)、《美國情緣》(serendipity)、《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elie)、《穿越時空愛上你》(Kate&Leopold)、《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中,這些電影的共同特色,就是:有勇於追求愛情、主動且堅持原則、且忠於自我實踐的勇敢女人。

這些勇於追求愛情、珍惜並捍衛愛情的勇敢女人,她們需要去追求,因為多半桀傲不馴於傳統對於女性的刻板觀念與限制,愛情不是她們追尋的結果,而是在追求與捍衛愛情、在學習愛人與互相溝通相處及尊重的過程中,學習自我認識與實踐。尋找愛情的過程,是學習愛人、溝通、相處、尊重、與愛自己。

但是就像王家衛的電影,事情總是沒有這麼單線性的簡單,愛情總是複雜到五味雜陳的……

王家衛的電影總是巧合似地反映了人在愛情中的眾生相,紀錄了愛情中的喜怒哀樂,同時也發洩了各種情緒…

從《阿飛正傳》(Days of Being Wind)、《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春光乍洩》(Happy Together)、《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2046》、《愛神》(Eros)中第一段的《手》,電影中的每個人總是在追求愛情的救贖。

不論是暗戀、激戀、背叛與被背叛、能說與不能說的愛情、錯位的愛情,他故事中的每個人總是因為愛情而喜怒哀樂,也為了愛情上天堂或下地獄。結合著王家衛配合每部電影中所特別選擇的電影配樂,音樂也說著愛情,令人喜怒哀樂,紀錄著情緒,也替人抒發著各種情慾。

但是就像《2046》中,搭著2046的未來列車,每個人在重複不斷的空間內追尋著失落或是投射中的愛情~

王家衛的電影總是充滿情緒,而且非常地貼近現實生活中愛情的點點滴滴,但卻也因為這種過度逼真的貼近,讓人無法久視,深怕觸動了心中最深刻卻且最纖細脆弱的情緒~

周星馳的部份電影也是頌揚著一樣的主題(他的許多電影也以影射王家衛的電影為主題),但不同的是,相較於王家衛典雅細緻的愛情觀,他卻選擇嘲諷或是更平凡真實地貼近市井小民實際的世俗愛情觀。我想,愛情是需要情緒培養與醞釀的,但是卻也得實際去經營或取捨,畢竟只有愛情不能當飯吃啊~

這大概就是勇敢追尋後、需要學習經營與考量現實的關鍵事實吧!

 

愛你等於擁有一片天空
任何風吹草動 都有你存在其中 自然而然的輕鬆
一路到夏天的尾聲 無所謂到過於激動
我們有笑容 我們曾心動 不再是無動於衷
無條件為你 不顧明天的安穩
為你變堅強 相信你的眼神
不敢想 不敢問 有一天壞的可能
無條件為你 放棄單獨的旅程
為你堅強 就不怕犧牲
我的靈魂 如此沸騰 為我愛的人
喜歡複雜還是習慣單純 我願盡力完成
你在我心中幾分 難以形容的責任
無條件為你 不顧明天的安穩
為你變堅強 相信你的眼神
不敢想 不敢問 有一天壞的可能
無條件為你 放棄單獨的旅程
為你堅強 就不怕犧牲
我的靈魂 如此沸騰 為我愛的人

-出自歌曲 梁靜茹《無條件為你》

【相惜?】

在電影《偶然與巧合》(chance or coincidence)、《緣來就是你》(next stop, wonderland)、《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s)、《夜奔》、《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中,討論的是緣份與愛情。

註定相愛的兩個人總是像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一樣,總是在錯的人中委屈自己或是逃避自己,當自己決定面對真實的自我與身心靈的需求時,真正的「靈魂伴侶」(soul mate)才會真正出現。

但是愛情不能只有甜言蜜語或是情緒,身體也是見證愛情中相互尊重與增加情感的重要主體。

蔡明亮的電影總是談論都會中的愛情, 各自孤獨寂寞卻又渴求被愛的救贖……當愛情沒有了身體,情與慾的分離(身體與愛情的錯位),那愛情還在哪裡?

他作品中的《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洞》與《愛情萬歲》總是訴說著一樣的主題,如果說「水」作為意象在他的電影中表示「慾望」,那麼「情慾」也像水一樣,總是需要憑藉來襯托出需求與對位的愛情。

對待身體的種種方式都能說明愛情中的關係,愛情不能沒有身體,但相愛的身體更需要溝通與尊重,否則身體與愛情分離下的情感互動,似乎又成了一種權利角力下的拉扯關係。

當愛情又滲進了權力關係這種相處的基本尊重關係,像是電影《羅曼史》(Romance)中身體與愛情的分離,對待愛情與身體的方式成為了控制對方的角力關係,最後女人要的是被尊重的身體,而不是假借愛情之名而行支配之實的生殖控制關係。

《美麗佳人歐蘭朵》(Orlando)是導演Sally Potter以作家Virginia Woolf的類自傳小說《Orlando》所改編的電影。歐蘭朵在故事裡是一個可以突破性別的角色,他以數次輪迴的觀點來說明跨越性別下的愛情觀。「第一世」以女身出現,失戀後,經過幾天幾夜的長眠後醒來,換了一種性別。接下來,歐蘭朵每次的「長眠」與「性別更換」都不約而言與感情有關,愛情讓他/她不斷地觀看愛情中的自己。不斷跨越性別的主角更讓人清楚的看到男女生對社會事件、對感情事件的不同觀點,更配合四百年的歷史,更讓人清楚的看到愛情關係在歷史的演變。

而後來Sally Potter更以《夢幻舞神》(The Tango Lesson)執導兼主演,來討論權利與愛情是彼此消長或合而為一呢?

電影《夢幻舞神》描述:堅稱女性主義的女導演遇見強勢的男舞者時,當習舞過程擦出愛的火花與激烈的性別對峙,愛情與權利又是如何牽連與拉扯呢?這是部關於探戈與愛情情慾張力之間關係的電影。Potter以探戈舞稻過程中男女舞者的雙人舞來比擬愛情中的對位角色類似,纏綿動人但在進退間卻也充滿張力,兩性在愛情中相互愛惜、相處尊重、溝通與扶持成長是理想前提,但是現實中無意識下的權力拉扯關係,或是社會傳統觀點下、冀望女性先犧牲來成全男性事業發展與建立家庭這種種隱性限制,那又如何去調整理想與現實中的落差呢?

或許,其實我們都只是想要像電影《新天堂樂園》(Nuovo Cienema Paradiso)中的最後一幕所帶來的那種感動,電影院放映師阿佛列多送給成年後的小男孩多多的禮物(各式各樣影片戀人熱吻的鏡頭):在各種摯烈迷人愛情中,戀人們纏綿地擁抱在一起、然後熱吻到永遠……

愛情電影、電影情節般的愛情,我想許多問題與答案,電影中或許有、或許沒有答案。所以,開心時、煩惱時,繼續看電影,找同理、支持與答案吧~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洛伊德愛電影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3 Responses to 愛情電影,電影中的愛情!

  1. 放屁10 says:

    這有點像「開眼e週報」的文章型態
    他總是可以很順暢的連接起很多片名
    不過當然他們那個應該是有點置入性行銷的商業性質(或許可以增加那些片的連結點閱率吧)

    你這是經過精細的挑選、歸類、比對功夫的整理

    這可是很重要的資料庫(而且形式上又跳脫「資料庫」的想像格式)
    又讓我想起那個修林耀盛的課,就整理出很完整的關於變態心理學相關片單的Judy Wu(而且是每項官能症、症狀並名下都找出相關的片單)

  2. jolie says:

    呵呵~感謝唷~
    其實我有很多類似這樣分析的片單或影評,
    但是受限於目前時間關係,
    很多都只保存在我的腦海裡啦~
    只能慢慢的寫囉~呵呵~
    我目前有空會慢慢寫幾篇關於國際衛生的影評,
    當然,老人議題的文章也不能荒廢囉~
    還有,我一直想要在六、七月後,再來好好更新一次醫療議題相關的片單資料庫,
    離上次更新大概有四年囉~呵呵~

  3. 放屁10 says:

    或許可以善用wiki這個工具
    (這個Y先生很在行吧)

    我也嘗試在做這樣的東西(當然沒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整理啦)
    因為我發現有滿多人會有這樣的需求的(像以「議題」來整理的片單,辦活動、寫作業等等常會用到)

    你有空可以試試看wiki
    或許大家可以做某種程度的分工或交流

    http://tragicomedy.pbwiki.com/movielist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