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性別

性別與性向選擇的「偏見」

親愛的Emily: 讀歷史對於「了解偏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會幫助我們釐清一個觀點或議題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透過不同的觀點或立場、進而影響事情的結果或造成不同的詮釋意義。所以「觀古鑒今」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觀點或議題如何演變、更能警惕我們:無知或偏頗的觀點,如何造成人們的廝殺對立、甚至醜化或抹滅與其觀點或立場相異者的生存空間。

Posted in 公民事務 | Tagged , , | 1 Comment

「惡人為何可以為惡」之二:遭受性暴力的女人

親愛的Emily: 最近有兩則新聞讓身為女人、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多重角色的媽媽我感觸極深,第一則是蘋果日報2008/12/23的《婆頻揭遭姦傷疤 媳自殺》與第二則蘋果日報2008/12/22的《世姐遭姦 拍片甩陰影》。

Posted in 公民事務 | Tagged , , | 1 Comment

婚禮的祝福

親愛的Emily: 媽媽週末參加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婚禮(男女兩方我和爸爸都認識),除了見證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但讓媽媽最感動的是婚禮中一幕幕男女雙方家人的相互有禮與尊重。這樣的情景在目前社會常見的婚禮現場非常少見,更讓我格外地感動。

Posted in 女人心事 | Tagged , , , , | 1 Comment

評論:壹周刊第388期「珍不孝現世報 子媳急欲分家」一文!

這期壹週刊用非常聳動的標題 「珍不孝現世報  子媳急欲分家!」來指射了扁家的婆媳關係,文中以吳淑珍以往以「不孝」的態度對待扁媽,不肯將扁媽接來同住來「盡孝」作為文章開端,然後在一一以扁家台南婆家親友透露的歷歷往事,來說明吳的「跋扈」與「不孝」。 文中還不斷提到扁家在高雄新家未準備「孝親房」來接婆婆扁媽來住,而是以「客房」來讓短期來訪的扁媽短暫停留,是多麼「不孝」。依此脈絡順勢而下,接著提到扁女陳幸妤對於婆家的「跋扈」與「態度惡劣」,對於婆家與先生都常給難看的臉色或亂發情緒及口出惡言。當然,之前令大眾輿論大作文章的「陳幸妤罵公公去死」的事件又再被提及。之後文章繼續提到扁子陳致中與媳婦黃睿靚因為與吳淑珍的居住習慣與想法不同欲想分家,然後吳淑珍因為想要「三代同堂」的夢想落空而 以死相逼子媳要求同住,數次吵鬧尋死之後,子媳因為擔心吳淑珍真的出問題而只好勉強答應同住,之後重男輕女的吳淑珍還要求女兒將名下的房子讓給子媳以方面「三代同堂」的共居夢想。  我看完這篇文章真的非常火大,因為壹週刊把許多問題都混在一起而模糊了不同問題的處理層次,進而合理化以傳統「孝道」之名對婚姻中的女性行「污名化之實」的性別權力刻板印象,特別把許多問題都扣在「壞媳婦」的大帽子之下,我真的非常不以為然。剛好最近論文整理了許多漢人社會在家庭對老人奉養型式之轉變的文章,我希望能提出來討論。

Posted in 時事評論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文化認知下的「老年(old age)」概念

﹝前言﹞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社會變遷的影響,老年人口佔人口結構中之比率正在逐漸增加、家庭制度的改變、以及由於生物醫療與公共衛生進步促使平均壽命及慢性疾病患者人口數劇增,「老年」(old age)及相關議題開始引起社會的重視,研究「老年」的相關學科與政策也應此相對產生。當「老年人」(the old or the aged or the elder)已非少數人口,兩種現象因而產生:高齡化之社會發展趨勢使得「老年學」(Gerontology)的研究更受重視;而檢視「老年」此現象或概念的工具或定義其適當性,意指過去及現在將滿65歲退休之老年人定位為「依賴人口」的政策與定義,現代工業社會並不鼓勵期從事生產或勞動、同時將其認定為靠退休金或家庭奉養之依賴人口,而隨著社會人口結構與發展趨勢的轉變,以往工業社會中視為理所當然現象下的「老年」定義,是否也需要重新檢視呢?  

Posted in 老年&文化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書摘> The Woman in the Body

Martin, Emily 1987 Section Three: Women’s Vantage Point, In The Woman in the Body, Pp69-178. Boston:  Beacon Press. Emily Martin在”The Woman in the Body”中以四個部分來討論西方工業化社會如何透過科學/醫學知識與其操弄, 來規訓並操弄女性與其身體, 並將此納入工業社會的生產模式此價值體系中去進行關於女性與其身體知識等日常生活細微部分的控制.

Posted in 性別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書摘>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2004/04/13 by Jolie Wu Giddens, Anthony 1992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iddens在本書目的在於企圖說明現代社會如何透過「親密關係的轉變」(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使得個體進而在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互動關係網絡中逐漸改變原有的自我建構過程、人際關係與性愛關係,來表達在「現代性」(modernity)影響下超越身體感官肉慾與權力單向佔有之平等式的兩性關係(或新的人際互動關係)。

Posted in 性別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文摘> On the Engenderment of Gay/Bantut Sexuality

2006/06/15 by Jolie Wu Johnson, Mark On the Engenderment of Gay/Bantut Sexuality. In Beauty and Power, Pp.85-110. Mark Johnson是以菲律賓南部的Muslim Tausu和Sama兩城市作為田野地點,來進行關於「介於商品/禮品之間的關係」、「欣賞與物質之間的政治」,進而了解「定義」並說明當地人如何透過性別展演的形式來「創造」當地文化模式下的「自我」與「認同」。在本章,Johnson企圖透過釐清當地文化對於gay/bantut的定義與展演模式,來反應文化脈絡間對於gender/sexuality間之界定的差異性,進而說明當地男性如何在「跨性別」與「同、異性戀」間對於「男子氣概」其定義與展演的差異,來創造其自我認同。

Posted in 性別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文摘> Theatrical Imagery and Gender Ideology in Java

2004/05/08 by Jolie Wu Hatley, Barbara Theatrical Imagery and Gender Ideology in Java. In Power and Difference. 本文著重於當代爪哇社會中關於「戲劇性展現形式」中的「女性意像」(images of women)以及介於互動過程中所展現的「男女兩性關係」(images of male-female relations)的張力與轉變。

Posted in 性別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文摘> Ruth Bleier兩篇文章論"性別"

2004/03/02 by Jolie Wu Bleier, Ruth 1984  Theories of Human Origins and Cultural Evolution: Man the Hunter. In Science and Gender. A Critique of Biology and Its Theories on Women, pp.115-137.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4  The Subordinance of Wome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性別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